2012年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。“四个年”活动是德阳市委、市政府为促进全市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,全力推进德阳市“一三五八”发展战略,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的重要决定。什邡市供销社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按照“四个年”活动要求,转变观念,转变工作作风,杜绝“庸、懒、散、软”现象,切实履行《什邡市供销社面向社会服务公开承诺》,转变工作作风,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,扎实推进“四个年”活动的开展,在项目发展、产业提升、开放办社、作风转变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,为实现“什邡市‘三三三八’发展战略”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今年以来被省社评为“四川省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”, 调研文章《立足本职 务实创新 不断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》被省社评为全省二等奖,省、市供销社领导多次到什邡考察、调研,对什邡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做法均给予高度评价。
一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以项目促发展。全面落实总社、省社、市社有关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、“新网工程”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其他涉农项目的申报工作,同时加强项目的储备力度,做好项目前期工作。市供销社成立项目工作组,加强对项目政策机遇的敏感性,建立比较完善的项目储备。
二是立足产业发展,提升服务水平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产业提升年”实施目标,今年实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43个,其中: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(新建26个);现有供销合作总社示范社1个,省级示范社7个,德阳市级示范社9个,入会农户总数33554户,占30.5%,带动农户67662户,占61.5%,半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.9亿元。下一步,力争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覆盖到全市每一个行政村。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供销社介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、完善基层为农服务体系、强化与农民利益联接的重要途径。围绕什邡特色产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,发展规模化、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,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带,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商品率。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区域性、行业性联合会,通过联合与合作,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专合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。
三是开放办社、联合发展。坚持“加大开放办社力度、创新为农服务载体”的工作理念,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、求真务实。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优势和有利条件,联合涉农部门以及各类涉农服务组织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共同合作,创新为农服务载体。严格按照市社编制的“十二五”规划,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(社)建设,现已新建、改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网点建设12个。在建设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,市社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,多方筹集社会民间资金200余万元,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(中心)建设。力争建设一个规范一个,在规范建设的基础上,市供销社把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与实施项目推进同步实施,依托项目建设,不断壮大为农服务实力,提升为农服务水平。今年,完成了4个镇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8个村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,经营面积30000多平方米,资产收入由地震后的每年15万元增加至现在的每年40余万元,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建立,受益农民达20多万人,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名,成为我市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。
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提高供销系统为“三农”服务能力。今年8月,德阳市供销社 “庄稼医生”职业资格培训班在什邡市举办,来自中江县、旌阳区、什邡市的供销社系统农资连锁店、直营店负责人、农技人员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89人参加培训,授课内容涵括水稻、小麦以及各类经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科学用药防治植物病虫害、农资经营的法律、法规等知识。
四是转变作风,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工作。认真开展“作风转变年”和“执行力建设年”活动,抓制度建设,强化机关内部管理。为了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,一是修订完善了市社各项管理制度,包括考勤制度、工作制度、学习制度、财务制度、小车管理制度、安全卫生制度、廉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;二是实行了服务承诺制、首问责任制、一次性告知制、限时办结制和接访制度等,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。一系列长效机制的落实,为开展“作风转变年”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,为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全心全意为“三农”服务。